上海市工商联房地产商会 > 行家智库 > 行家智库
新型城镇化如何能够走上新常态? 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编辑:gslfcs.com  来源:上海市工商联房地产商会  日期: 2015-2-27

  我们过去十几年,城市化率超过了50%,从建设面积、开发投资等各项指标看,都是建国以来没有见到过的速度。我们可以把它比作长骨架的时期。
  未来五年,怎么能够走上新常态?我有一个想法,城市形态要一些内涵要求,这些年城市化对城市内涵要求可能关照的不够,因此要增加城市内涵。我不是研究城市的专家,但我从经济学角度有一些认识,我觉得城市是一个高密度的社会经济体制。


  一个城市几平方公里?到底住了多少人?晚上住了多少人?白天有多少人过来工作?这个达到一个临界值,我们就叫城市。但是,这些年以长架子为主的城市化很大程度上把这个概念淡化了。所以:
  第一,城市当中要坚持城区的概念。什么叫城区?我们现在的城市化认同没有边。历史上城市是有边的,就是城墙,那个时候出于防卫的需求,城墙建设在那个时候轻而易举,我们古代城市蛮紧凑。现在房屋突破城墙了,城市的概念又变成城乡一体的行政区划,这样就导致我们的城市在扩大,将来五年、十年能不能往里收一收?要把城市建设集中到城区,做城区。
  比如说,上海最老的区静安区到今天没有合并,几平方公里,一平方公里到今天容纳3.2万人,白天静安区是上海最重要的商业区,20几万人进去上班、进去消费,这个地方秩序很好,井井有条。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老上海基础设施投资累计比较大。
  基础设施建设,不光注重地面,还要注重地下。上海的静安区如此,我去新加坡看它的城市规划,地下规划了两百米,二十米干什么,六十米干什么,都有严格的标准。
  第二,城市要扩张的时候,要有一个指标,就是原来密到什么程度可以扩。
  现在城市都稀稀拉拉,再跨出去搞一个新城,想法再好,它撑不起来。老城、新城之间有发展规律,老城密度不到临界点,没有发展新城的条件。这是为什么很多新城造了很好、规划也很好却缺乏人气的原因。只有过了临界点才能往前走,否则撑十年也撑不起正常的城市人气。因为原来城市老区压强不够,集聚的资源不够。
  我们各个地方很多城市,老区到底压强到多少,老区不够密能不能收缩一下,把有限资金配套到老区完善上来?要有一个标准。
  第三,我们对城市建设的人才要求要有一个标准。现有的建造设施要吸引人利用人,这是下一步新型城镇化非常重要的一方面。这需要政府有这个观念,留一座空城不是好政绩,这是负面的政绩。现在我们有了骨架,看看谁能够往骨架上长肉,组织活动,吸引人气。
  我看过一些案例挺有意思,同样的城市人口,同样的消费水平,如果这些积极活动分子去搅动,活动频率就会高起来。所以我们文化的需求,对活动的需求,下一阶段要动足脑筋。中国的城市不要再往摊上做文章,要往已经摊开的面积上做活动文章。
  最后一点,要遵守市场的自发性。我们老觉得城市这么复杂的东西,没有专家、没有官员、没有人画张图怎么行?这个话有道理,因为城市高度复杂,城市很难建成,而中国城市专家太少,真正懂城市的专家太少。
  浦东区成立的时候请专家去开会研究,我就问了一个问题,陆家嘴有没有保姆买东西的地方?香港中环有了,纽约有了,华尔街擦个鞋的地方都有了浦东也要有。我们现在的城市太高大上,高大上的结果就是生活不方便。市场都欢迎高端人口,我们没有低端人口,高端人口就变成低端人口,他不得不浇花。所以说,城镇化新常态需要有良好的市场规划。

 ◆ 相关文章 关闭
  • 【喜讯】本会产业分会会长曾朝杰参政议政成果斐然
  • 【喜讯】本会法律分会会长陆国飞、秘书长秦蕊荣登《钱伯斯大中华区指南2024》榜单
  • 【商会新闻】本会受邀参加上海市工商联展览商会第一届第二次会员大会暨“融产业·促发展”第二届会展产业发展论坛
  • 【商会新闻】本会受邀参加“新加坡企业与沪商面对面”交流活动
  • 【商会新闻】第七届城市更新峰会暨全联房地产商会城市更新分会2023年会在沪举行 李祥秘书长受邀参会并参加新书发布仪式